让信用有价 为交易护航

投标了工程电子保函平台

最新资讯
行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政策
29条硬核改革举措出台,剑指工程招投标乱象!
2025-09-24 17:10:39           点击数:

 

市场公平竞争、要素畅通流动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广州打出了政策“组合拳”: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要求“分包”显性化,将拟派团队、分包计划等纳入评审,确保履约质量;同时又注重“评标”分类化,要求复杂大项目实行技术、经济两阶段评审,对技术通用的小项目推行技术标合格制,以报价为主要定标依据;还明确可通过降低资信门槛、简化评审内容、鼓励分包等方式,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竞争。

 
 
筑牢“防火墙”
 
突出科技赋能,让监管硬起来
 

实践中,招标投标监管长期存在职责分散问题,“权力黑箱”难以被有效打破。广州本次改革突出科技赋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深度嵌入监管过程,驱动治理模式变革。

 

——引入AI辅助评审。探索由AI自动判别招标文件合规性,对投标人资格、业绩、信用等关键指标进行智能评审与赋分,为定标提供客观中立的决策参考。规模小、技术通用等标准化项目,由AI辅助确定中标人,极大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实施穿透式监管。借助“数字财政”系统和省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穿透式监管系统,对中标人、分包单位、供应商等账户资金流向依法监控,跟踪合同执行与款项支付,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实现从“宏观账本”到“微观交易”的全链条、穿透式监管。

 

——构建行业监管“一张网”。打通发改、财政、住建、交易中心等部门数据,实现招标投标全流程关键数据实时上传至政务区块链平台“穗智链”,实现招标投标信息全程追溯、不可篡改、“一网通查”,为纪检监察机关、司法部门提供监督通道。广州还引入大模型辅助判别招标投标异常行为,通过智能预警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用好“指挥棒”
 
深化信用奖惩,让环境优起来
 

不当履约、转包卖标等行为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工程质量。标后履约成为广州本次改革关注的重点,《通知》明确建立内部举报人制度,拓宽反馈渠道,让未中标企业等市场主体能说话、敢说话,一经查实存在违法行为,即认定中标无效,依法追责,加强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

 

广州健全履约评价机制,把工程质量、安全记录、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全部纳入信用评价,招标人可依法拒绝信用不良的投标人,参考信用记录及评分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循环。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也将进一步落实,确保工程建设长效优质。


免责声明: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章、图⽚、⾳频视频⽂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所有,本站采⽤的⾮本站原创⽂章及图⽚等内容⽆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所选内容的⽂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供⼤家浏览,或不应⽆偿使⽤,请及时⽤电⼦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400-052-0013
闽ICP备18023465号闽公网安备350105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