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用有价 为交易护航

投标了工程电子保函平台

最新资讯
行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政策
中央纪委监委 | 扎实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 查改治贯通除顽疾
2025-10-22 16:53:31           点击数:

  “聚焦黑土地领域存在的违规干预插手招投标等乱象,我们着力开展系统整治。”据吉林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去年以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先后查处4名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一把手”。通过剖析4起典型案件,市纪委监委深入查找农业农村系统在主体责任落实、日常监管力度、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等机制。

  此外,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大数据赋能监督,着力提高监督“穿透力”,提升治理效能。省纪委监委向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发工作提示函,推动其细化异地评标工作措施,动态更新“评标专家库”,提升异地评标专家占比,建立常态化异地评标机制;向各地下发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拓宽招投标领域案源的工作提示,将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取、筛查的疑点信息,分片打包推送各地处置,促进数据监督模型边建边用边完善。

  辽源市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监督模型,摸排问题线索,对794个工程建设类项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锁定23个红色预警项目,督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核查整改,通过大数据与监督系统的协同运用,让招投标监督工作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动态监督”转变、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松原市纪委监委推动农业农村部门构建智能精准防控机制,纪检监察、公安、审计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针对“投标文件雷同”“关联企业陪标”等突出问题,交叉比对、筛选分析,生成围标串标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风险。


实践记录

调研问诊 实践开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研是破题的钥匙。面对招投标领域“环节多、专业强、隐蔽深”的特点,吉林省纪委监委成立专题调研组,剖析典型案例,梳理出8类具体问题,直指“领导干部插手”“代理机构操纵”等问题根源。这种“从个案看共性、从现象挖根源”的调研方法,将零散问题上升为制度性反思,为后续整治提供了清晰的靶向坐标。

  发现问题只是起点,如何推动“查改治”贯通?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给出了“全链条治理”的答案:既聚焦“关键少数”严查案件,又严惩招标代理机构、职业围标团伙等市场乱象,更联合多部门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从“被动接访”到“主动预警”的监管升级。以全链条打击形成震慑,助力重构市场规则底线。长春市双向移交机制、四平市“案中案”深挖等实践,充分发挥协同监督作用,实现了对招投标乱象的协同共治与系统施治。

  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激活了发展内生动力。吉林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记录、异地评标常态机制等22项制度,既扎紧了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又通过资质动态核查、智慧预警系统等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推动招投标市场从关系竞争转向实力竞争。

  治理招投标乱象不能止步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惩治防”协同发力,才能彻底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实的纪律支撑。(吴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免责声明: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章、图⽚、⾳频视频⽂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所有,本站采⽤的⾮本站原创⽂章及图⽚等内容⽆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所选内容的⽂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供⼤家浏览,或不应⽆偿使⽤,请及时⽤电⼦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400-052-0013
闽ICP备18023465号闽公网安备350105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