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深化拓展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反腐,严肃查处政商勾连腐败。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通过调研查找问题症结、深挖细查问题线索、严查快结贪腐案件、系统推动整改治理,一体推进“查改治”,坚决铲除招投标领域顽瘴痼疾,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专题调研,找准问题症结
招投标涉及范围广、环节多、政策专业性强,是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环节。为深挖招投标领域利益链、关系网,2024年12月以来,吉林省纪委监委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一线了解实情,着力查找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背后的症结,找准监管漏洞和制度机制弊端。
通过专题调研,该省纪委监委梳理出招投标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谋取私利、招标代理机构“围猎”“操纵”滋生腐败、围标串标丛生破坏招投标环境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制度缺失、权责不清、处罚不力等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也与行业“潜规则”蔓延、监管手段滞后等密切相关。
专题调研组充分运用案件资源,调取该省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违纪违法案件,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梳理共性问题,将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归纳为“不招即定”“化整为零”“虚假招标”“量身定制”等8种具体表现,系统揭示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破坏招投标市场秩序的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该省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整治对策,于今年4月,集中部署、高效推进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成立工作组,通过制发工作提示函、实地踏查指导、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每月调度工作进展,对重大问题、重点案件、重要情况实时跟踪,推动各地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打通堵点,抓好抓实系统整治各项工作。制作形成招投标领域规范完善建议清单,向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相关部门提出22条具体建议,明确要求其开展自查自纠,加大监管力度。
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强有力监督集中推进系统整治工作,把全面从严要求贯穿到招投标各环节。通化市纪委监委督促财政、水利、住建、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对近3年招投标项目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查找规避招标、围标串标、资质造假挂靠、违法发包转包等突出问题,建立清单台账,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开展招投标工作。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纪委监委重点围绕公共资源交易智慧预警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各部门联动机制、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评标专家违纪处罚等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发送提示函,督促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挥预警监测作用,向各县(市)政府和州直行政监管部门发送红牌预警监测项目信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开展调研,精准“摸底”,约谈提醒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层层压实责任,督促重点围绕招标条件核准、招标组织形式、招标公告发布等13个方面开展监督,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梅河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梅河口市纪委监委)督促发改等部门自查自纠,发现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无门槛”、专业能力不足、招标文件质量不高、未批先建等4个方面48个突出问题,目前已推动全部立行立改。
起底线索,加大查处力度